一技傍身,水库移民推开幸福门-新华网
新华网 > 广西 > 政务信息推广 > 正文
2025 08/21 09:52:43
来源:广西日报

一技傍身,水库移民推开幸福门

字体:

原标题:一技傍身,水库移民推开幸福门

  八月热浪蒸腾,八桂库区芒果林间,移民们围着农技员学习枝条修剪;乡镇会议室,专业讲师对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全面讲解,“以前没想过在家门口能学这么多本事!”库区移民吴世彬高兴地说。

  这些忙碌身影,正是自治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创新水库移民技能培训结出的“盛夏果实”。2024年以来,这场精准培训如阳光洒满库区,数万名移民手握新技能,推开就业增收的幸福门,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。

  培训根植于移民的期盼。2024年初,全区移民培训需求调研展开,工作人员走村串户,摸清群众诉求与产业人才需求,这份带着泥土气息的需求清单,成了培训的“指南针”。

  梧州农业学校等职业院校通过参与公开竞标,带着优质资源来了。建立“师资竞聘+课程定制+效果评估”机制,组建强师团队,打磨实用课程。柑橘种植、马蹄种植、家政服务、电子商务……20多门紧贴库区产业脉搏的特色课,在移民家门口落地。

  北流库区百香果产业如火如荼,玉林农业学校迅速开设“百香果高产栽培与深加工”专班,推动一批“门外汉”蜕变为懂技术、会管理的“田秀才”。87名移民争相报名,结业后,他们将技术用于种植,提高百香果亩产值,平均月收入跃升23%。

  技能点亮生活,希望在田野蔓延。2024年,广西培训水库移民6489人,超原计划108人。其中4814人掌握农村实用技术,1675人学到创业就业本领,82人成为带动乡亲的“领头雁”,为乡村未来添力。

  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桥头村的张超启、张富雁、张超定,种植500多亩马蹄,是“芳林马蹄”种植大户。他们参加镇里的马蹄种植技术提升培训班,学到水肥管理、高产栽培等技术。“原来马蹄也能搞错峰上市!”张超定告诉记者,运用新技术后,马蹄错峰上市价格占优,且生物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,绿色品质受青睐。

  培训能量在产业链激荡。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新联村的陈光昌,看着70亩虾塘里肥硕的虾,满心欢喜。他曾为虾病防治等问题发愁,后参加广西水库移民劳动力培训,掌握养虾技术,摸清市场行情,坚定致富决心。“以前虾一发病就慌神,现在学会了科学清塘、晒塘、消毒,今年我们对虾成活率接近90%。”如今,他带领村民将养虾发展成支柱产业,争取政府扶持壮大产业,成了致富带头人。

  这种“学到本事—找到工作—壮大产业”的良性循环获多方认可。贵港市港南区看到主导产业迅速铺开,免费开放12个乡镇会议室作培训点;小微企业主招到了“来了就能干”的熟练工,用工成本大降,梧州一家生态农场负责人算起细账:“招培训过的移民工人,岗前培训费一年就能省下近3万元。”

  为让技能落地,各培训机构建立全流程跟踪服务:课后听反馈调教学,满意率超95%;结业后半年内定期回访,破解230余项生产经营难题。桂林农业学校建“技术帮扶微信群”,学员田间遇难题拍照发群,老师需尽快回应。

  如今,行走在广西库区村屯,技能改写命运的故事随处可见,移民的“钱袋子”日渐丰盈,曾经握锄的手攥紧了改变命运的金钥匙,乡村全面振兴的人才根系不断扎深。这场技能培训接力赛,正在八桂库区书写更精彩的未来。(广西云-广西日报记者 周 映 通讯员 欧利忠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牙举成】